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故相形不如论心,论心不如择术;形不胜心,心不胜术;术正而心顺之,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,无害为君子也。形相虽善而心术恶,无害为小人也。君子之谓吉,小人之谓凶。故长短小大,善恶形相,非吉凶也。古之人无有也,学者不道也。
【原文】
 
故相形不如论①心,论心不如择术;形不胜心,心不胜术;术正而心顺之,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,无害为君子也。形相虽善而心术恶,无害为小人也。君子之谓吉,小人之谓凶。故长短小大,善恶形相,非吉凶也。古之人无有也,学者不道也。  
 
【注释】
 
① 论:考察。
 
【翻译】
 
看人看他的外貌不如看他的内心,看内心不如看他的辨别之术。外貌不及内心重要,内心不及辨别之术重要。辨别之术正确,内心又能安顺于这种术,外貌虽然丑恶,但心和术都是善的,无损他作为一个君子。外貌虽然美善,但心和术都恶,无损他作为一个小人。成为君子叫作吉,成为小人叫作凶。所以形相长短大小,外貌的善恶,不是真正的吉凶。古圣贤没有这种只看外貌的看法,求学者也不会讨论这个标准。
 
【解读】
 
荀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,不在于外貌形相,而在于人心能辨别。孟子着重说人内在的本心,而荀子则注重能辨别。所谓“择术”,即是辨别之道。择术是要辨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别,是要人在人与人之间尽人伦之道,尽礼义之道。人伦礼义之中,有各种应该分辨之道,合起来,就是贯通古今之道。这个道可以由圣王的制度而知道,所以下文再说圣王之道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