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
富国篇 第十

《富国篇》是说经济上国家使用财富之道。《富国篇》最初说生利、节用、裕民之道。又说不能没有贵贱等级的区分。宫室、衣服、礼乐也要有差别,用来区别贵贱,令君主可以治天下,而百姓也会愿意为此而劳苦。《富国篇》又说到在上位者不可敛财、重税,而君主也不可侵犯百姓,而应兼爱百姓。又说天地生万物,原本足以养人,认为墨子的忧只是私忧。真正的问题是天下混乱,而墨子的主张正是使天下混乱的原因之一。荀子认为墨子的主张只是剥削人民,是危害国家。荀子认为上位者对人民应该先有爱,民才会得利,才可以藏富于民。这才是儒家爱民保民、保国富国之道。这个道正是国家财富来源所在。荀子注重使政和,开源节流,积极地令上下都富有之道。荀子也注重人在天地之间,由天生万物而养活,成就丰盛的生活,令人人都满足合理的欲望。
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:知夫为人主上者,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,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,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,故必将撞大钟,击鸣鼓,吹笙竽,弹琴瑟,以塞其耳;必将錭琢刻镂,黼黻文章,以塞其目;必将刍豢稻粱,五味芬芳,以塞其口。然后众人徒,备官职,渐庆赏,严刑罚,以戒其心。使天下生民之属,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,故其赏行;皆知己之所畏恐之举在是于也,故其罚威。赏行罚威,则贤者可得而进也,不肖者可得而退也,能不能可得而官也。若是则万物得宜,事变得应,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,中得人和,则财货浑浑如泉源,汸汸如河海,暴暴如丘山,不时焚烧,无所臧之。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?故儒术诚行,则天下大而富,使而功,撞钟击鼓而和。《诗》曰:“钟鼓喤喤,管磬玱玱,降福穰穰,降福简简,威仪反反。既醉既饱,福禄来反。”此之谓也。

所以先王圣人不是这样的。他们知道作为人民的君主,没有美丽外表和装饰不足以统一人民,没有财富和丰厚待遇不足以管理下层,没有威信和军队强大不足以禁止残暴和凶悍。所以一定要敲撞大钟,敲击大鼓,吹笙和竽,弹琴和瑟,用来填塞人的耳朵。一定要雕刻图案,绘画花纹,用来填塞人的眼睛。一定要有肉食稻米粮食,美味芳香,用来...

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验:上不隆礼则兵弱,上不爱民则兵弱,已诺不信则兵弱,庆赏不渐则兵弱,将率不能则兵弱。上好功则国贫,上好利则国贫,士大夫众则国贫,工商众则国贫,无制数度量则国贫。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。故田野县鄙者,财之本也;垣窌仓廪者,财之末也。百姓时和,事业得叙者,货之源也;等赋府库者,货之流也。故明主必谨养其和,节其流,开其源,而时斟酌焉。潢然使天下必有余,而上不忧不足。如是,则上下俱富,交无所藏之。是知国计之极也。故禹十年水,汤七年旱,而天下无菜色者,十年之后,年谷复熟,而陈积有余。是无它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谓也。故田野荒而仓廪实,百姓虚而府库满,夫是之谓国蹶。伐其本,竭其源,而并之其末,然主相不知恶也,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。以国持之,而不足以容其身,夫是之谓至贫,是愚主之极也。将以求富而丧其国,将以取利而危其身,古有万国,今有十数焉,是无它故焉,其所以失之一也。君人者亦可以觉矣。百里之国,足以独立矣。

看国家强弱贫富是有征兆的:上位的人不尊崇礼义,兵力就弱;上位的人不爱人民,兵力就弱;禁止和承诺都不守信,兵力就弱;奖赏不加重,兵力就弱;将帅率领无能,兵力就弱。上位的人爱好功绩,国家就贫穷;上位的人爱好利益,国家就贫穷;士大夫众多,国家就贫穷;工人商人众多,国家就贫穷;没有法度,国家就贫穷。下层人民贫穷...

  • 1页7条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