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学恶乎始?恶乎终?曰:其数则始乎诵经,终乎读《礼》;其义则始乎为士,终乎为圣人。真积力久则入。学至乎没而后止也。故学数有终,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。为之人也,舍之禽兽也。故《书》者、政事之纪也;《诗》者、中声之所止也;《礼》者、法之大分,类之纲纪也。故学至乎《礼》而止矣。夫是之谓道德之极。《礼》之敬文也,《乐》之中和也,《诗》《书》之博也,《春秋》之微也,在天地之间者毕矣。
【原文】
 
学恶乎始①?恶乎终?曰:其数则始乎诵经②,终乎读《礼》;其义则始乎为士,终乎为圣人。真积力久则入。学至乎没而后止也③。故学数有终,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。为之人也,舍之禽兽也。故《书》者、政事之纪也;《诗》者、中声之所止也④;《礼》者、法之大分,类之纲纪也。故学至乎《礼》而止矣。夫是之谓道德之极。《礼》之敬文也,《乐》之中和也,《诗》《书》之博也,《春秋》之微也⑤,在天地之间者毕矣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 恶(wū):“恶乎”表疑问,如何,怎样。
 
② 数:指学习的具体项目。
 
③ 没:通“殁”,死亡。
 
④ 中声:中和的声音。
 
⑤ 微:微言大义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学习应怎样开始?怎样终结?答:学习的具体项目就是由读六经开始,最后是读《礼经》。学习的意义就是由做读书人开始,最后是做圣人。真正累积工夫长久,才能进入其中,学习直到死才停止。所以学习的项目会学尽,但学习的意义就不可以有片刻离开。做学习的工夫,是人,放弃学习就是禽兽。所以要学习《尚书》,是政治事情的记录。《诗经》,是中和声音的保存。《礼经》,是法制的重要成分,各类别项目的纲纪。所以学习要到《礼经》为止,这才是道德修为的极致。《礼经》尊敬文制,《乐经》中正和谐,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内容博大,《春秋》微言大义,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在六经之中了。
 
【解读】
 
荀子所说的圣王之道,其实就是成就各类文化的人文世界之道。故而《劝学篇》说要做“真积力久”的工夫,直至死为止。因此求学的工夫,是人在生之时无时无刻不在做的,没有所谓停止。六经代表的就是人文世界中各个类别的内容,而其中最重要的是《礼经》。所以说荀子是最能肯定人文世界各类文化的思想家,而他所注重的也不只是经济和政治,与现代文化潮流有所不同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昭明文选
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
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