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,隆礼次之。上不能好其人,下不能隆礼,安特将学杂识志,顺《诗》、《书》而已耳。则末世穷年,不免为陋儒而已。将原先王,本仁义,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。若挈裘领,诎五指而顿之,顺者不可胜数也。不道礼宪,以《诗》、《书》为之,譬之犹以指测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锥餐壶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故隆礼,虽未明,法士也;不隆礼,虽察辩,散儒也。

【原文】
 
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①,隆礼次之。上不能好其人,下不能隆礼,安特将学杂识志,顺《诗》、《书》而已耳。则末世穷年,不免为陋儒而已。将原先王,本仁义,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。若挈裘领,诎五指而顿之②,顺者不可胜数也。不道礼宪,以《诗》、《书》为之,譬之犹以指测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锥餐壶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故隆礼,虽未明,法士也;不隆礼,虽察辩,散儒也。 
 
【注释】
 
① 经:通“径”。
 
② 诎:通“屈”,弯曲。顿:上下抖动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学习的途径没有比慕悦良师更快速的,其次才是尊崇礼法。如果向上不能慕悦良师,向下不能尊崇礼法,只不过是学懂了杂学知识,读顺了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而已。这样直至年老将死,也不免只是一个浅陋的读书人而已。如果要追寻古代圣王和仁义的本源,学习礼法正是必要经过的大小道路。学习礼法就好像提起皮裘的衣领,只要屈起五只手指,抖动衣服,不可胜数的皮毛就能理顺。不说礼法,只跟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而做,就好像比喻为用手指测量河流,用长戈来舂捣黍子,用锥子在饭壶中吃饭,都是不可以成功的。所以能够尊崇礼法,虽然未必完全明白礼法的意义,但最少是一个尊崇礼法的读书人。如果不尊崇礼法,即使明察善辩,也只是一个散乱的书生而已。
 
【解读】
 
荀子重视礼,认为人要学习礼,礼能统贯起各类人伦关系,所以礼就是所有学问的纲领,即读书不只是学知识,而是学做人。如果失去了读书的原本意义,即使是熟读经典、知识丰富的学者,仍只不过是浅陋的读书人。现代的读书人如果只追求专门实用的知识丰富,便是失去了纲领,未找到荀子说的读书最重要的意义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