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大天而思之,孰与物畜而制之!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!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!因物而多之,孰与骋能而化之!思物而物之,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!愿于物之所以生,孰与有物之所以成!故错人而思天,则失万物之情。
【原文】
 
大天而思之,孰与物畜而制之!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!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!因①物而多之,孰与骋能②而化之!思物而物之,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!愿于物之所以生,孰与有物③之所以成!故错人而思天,则失万物之情。 
 
【注释】
 
① 因:听任。
 
② 能:施展才能。
 
③ 有物:有,通“佑”,帮助。帮助事物。
 
【翻译】
 
推崇天而思考天,不如畜养事物而控制事物。顺从天而歌颂天,不如控制天命而使用天。希望好天时而等待天,不如适应时节而使用天时。由得事物多繁衍生长,不如施展人的才能而加以化育。思考事物而使用事物,不如管理好事物而不要遗失。希望事物有所出生,不如帮助事物成长。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想天,就失去对万物的感情。
 
【解读】
 
人要尽人事的努力,人要治理天地,就要思考天、响应天、配合天。但人很多时候会思考错了。荀子认为人应该只尽力帮助天地万物的成长,这是人为努力的思想根据,而不是要思考天怎样生出万物,这就是“错人而思天”。所以荀子认为人不必知道天生出万物的所以然。荀子和庄子等道家的说法不同,道家就是要思考万物成长的所以然。
 
荀子思考天人关系,是尽量把天人分开。这是值得现代人参考的。现代人的想法不是顺天命,就是与天争,荀子的想法仍然是有意义的。但荀子太过严分天人,可能就会忽略天人之间的微妙关系。
 
荀子说万物和人的生命,都是得到天的和谐而生出。这个人生命生出的原因,也就是人生命内在的天。荀子没有说这个内在的天,但人其实也应该知道这个内在的天。
 
荀子说天之功深、大、精,但人为什么不能体会天、观赏天之深、大、精?人其实也可以由此而令人的心和生命趋向深、大、精。天的深、大、精和人心的深、大、精,二者之间也可以有学问存在的。
 
但荀子就认为人和天二者之间没有学问可说。所以说人只是帮助万物的成长,人事就是畜养天所生的万物,控制、使用天所赋予的万物,响应天的时节,施展才能而化育万物,治理万物,只思考人道,不必思考天道,而帮助人和万物成长就是人道。由此可见荀子严分天人的说法是有所忽略的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