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理国家的人,确立公义的就是王者,确立诚信的就是霸者,确立权谋的就只有灭亡。这三者,是英明君主所要谨慎选择的,仁德君子所务必要明白的。
治理国家,责任重大,但如果不加以经验积累和持守就不能建立。国家,每个世代都会更新的,这就是君主的更替。君主更替并不表示礼义法制变了,而只是佩玉和步行礼仪的改变而已。一日短如一朝,人生短如一日,但千年的国家却安然存在,为什么呢?答:因为国家援引了千年以来的诚信法制来持守着,和用了千年以来的诚信人物来治理。...
那些治理国家的人,一定不可以独自一人治理,国家的强大或脆弱、光荣或耻辱都在于取用的宰相。君主自身贤能,宰相贤能,这样就能称王天下。君主自身不贤能,但知道恐惧而寻求贤能的人,这样国家就能强大。君主自身不贤能,但不知道恐惧而寻求贤能的人,只任用身边小人、左右亲近自己的人,这样国家就会危险削弱,到极致就会灭亡...
上位的人没有不爱他下面的人民,而会用礼义节制他们。上位的人对于下面的人民,好像保护赤子一样,政令和制度,都是用来接应下面的人民百姓,有些不合理的地方,即使好像毫毛那样细小,也一定不会加在鳏寡孤独的人身上。所以在下的人民亲爱上位的人,欢喜得好像对待父母。你可以杀死这样的人民,但不可以令他们不顺从君主。无论...
君主之道:治理近处的事情,不治理远处的事情,治理光明的事情,不治理幽暗的事情,治理统一的事情,不治理各样琐碎事情。君主能够治理近处的事情,远方的事情也能治理;君主能够治理光明的事情,幽暗的事情也能受教化;君主能够适当地处理统一事务,其他一百件事情也会正确。君主能够同时处理天下事情,做到每日时间有余,而要...
儒者不是这样的,一定会曲折地治理好国家。朝廷上,儒者一定会尊崇礼义而审明贵贱,这样,士大夫就没有不尊敬礼节,愿意为礼制而死了。对待百官,儒者就会统一整齐制度,注重官职的俸禄,这样,百官就没有不敬畏法制而愿遵从标准。对于关卡和市集,检查而不征税,对于贸易,禁止作假而做到不偏听,这样,商人就没有不敦厚诚实而...
《儒林外史》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。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,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