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问者曰:“人之性恶,则礼义恶生?”应之曰:凡礼义者,是生于圣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故陶人埏埴而为器,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故工人斫木而成器,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圣人积思虑,习伪故,以生礼义而起法度,然则礼义法度者,是生于圣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若夫目好色,耳好听,口好味,心好利,骨体肤理好愉佚,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;感而自然,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。夫感而不能然,必且待事而后然者,谓之生于伪。是性伪之所生,其不同之征也。
【原文】
 
问者曰:“人之性恶,则礼义恶生?”应之曰:凡礼义者,是生于圣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故陶人①埏埴②而为器,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故工人斫③木而成器,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圣人积思虑,习伪故,以生礼义而起法度,然则礼义法度者,是生于圣人之伪,非故生于人之性也。若夫目好色,耳好听④,口好味,心好利,骨体肤理好愉佚⑤,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;感而自然,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。夫感而不能然,必且待事而后然者,谓之生于伪。是性伪之所生,其不同之征也。 
 
【注释】
 
① 陶人:制作陶器的人。
 
② 埏埴:揉捏黏土。
 
③ 斫:砍削。
 
④ 耳好听:另作“耳好声”。
 
⑤ 愉佚:舒适安逸。
 
【翻译】
 
有人问:人的性既是恶的,则礼义怎样出现呢?荀子回答说:一切礼义,是由圣人的人为努力而制订出的,不是因为人的性而出现的。所以制作陶器的人揉捏黏土,做成器物,则这器物是由工人人为努力而出现的,不是因为人的性而出现的。所以工人砍削木材而做成器物,则这器物是由工人的人为努力而出现的,不是因为人的性而出现的。圣人积聚思虑,熟习人为的事情,制订礼义而创建法度,则礼义法度是出于圣人的人为努力,而不是出于人的性。好像眼目喜好美色,耳朵喜好美声,口喜好美味,心喜好利益,身体皮肤喜好舒适安逸,都是出于人的情性。这是人感到自然的事,不必等待人为的事然后才出现的。而由人的感觉而不能自然的事,一定要等待人为的事,然后才肯定的,就是出于人为努力。这个人性和人为出现的不同,有不同的特征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