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孟子曰:“今人之性善,将皆失丧其性故也。”曰:若是则过矣。今人之性,生而离其朴,离其资,必失而丧之。用此观之,然则人之性恶明矣。所谓性善者,不离其朴而美之,不离其资而利之也。使夫资朴之于美,心意之于善,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,可以听之聪不离耳,故曰目明而耳聪也。
【原文】
 
孟子曰:“今人之性善,将皆失丧其性故也。”曰:若是则过矣。今人之性,生而离其朴,离其资,必失而丧之。用此观之,然则人之性恶明矣。所谓性善者,不离其朴而美之,不离其资而利之也。使夫资朴之于美,心意之于善,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,可以听之聪不离耳,故曰目明而耳聪也。
 
【翻译】
 
孟子说:现在人的性善,都是因为丧失了人性,所以成为恶。(荀子)答:如果以为是这样,就错了。现在人的性,出生后就离开了本来的质朴,离开了本来的资质,一定是丧失的。由此看来,人的性是恶的,就很明显了。所谓性善,应是不离开人的质朴而见到美,不离开人的资质而对人有利。资朴相对于美,心意相对于善,应该好像清明离不开眼目,听得清楚离不开耳朵一样,所以叫作目明而耳聪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© 2017- 5000yan.com | 商务合作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