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

《荀子》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。荀子成就人文统类之道,包括:天与人的关系、性善与性恶的关系、心与道的关系、知与行的关系、圣王之道、为学之道、政制之道、富国之道、君臣之道、强国之道、礼乐之道。

非十二子篇 第六

《非十二子篇》是荀子对当时流行学术流派的评论。这十二子的著作很多没有传世,后世学者常常由此篇而了解十二子的学问,所以这是很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篇章。但其实荀子写《非十二子篇》不是为了让后人研究十二子的学问。荀子的本意是说,十二子的学问都不足以说到圣王之学,不足以说明人文世界形成之道,所以撰文反对。荀子反对它嚣、魏牟的恣性情主张,反对陈仲、史鳅的忍性情主张,认为他们只知个人,而不知社会人文的价值。荀子反对墨翟、宋钘的注重功用,太过俭约,轻视差等的主张,认为他们只知社会平等,而不知道国家制度的建立不只有平等,也有差等的。荀子反对慎到、田骈顺从时势的主张,认为他们只知道顺应时势,而不知道为政不只是顺应时势的事情。荀子反对惠施、邓析,因为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是互不相干的。荀子也反对子思、孟轲,认为他们的闻见博杂而没有统一性,只是根据旧传统做学说,而未能够根据不同种类而加以解说。真能说圣王之道的人,但不得势的,是孔子和子弓。得势的,是舜和禹。所以做圣王,在上位要学舜、禹,不在上位要学孔子、子弓。可见荀子的《非十二子篇》是说关于政治的学术。政治上如实行圣王之道,学术自然会行上正轨。如果圣王之道不能实行,就要先纠正学术,令人明白圣王之道的学问。这才是《非十二子篇》的主旨。
  • 1页9条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中信国学大典·荀子 作者:饶宗颐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